北京城建北方德遠實業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北方德遠實業有限公司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
/
【觀點】潘光偉:銀行業應借力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轉型

新聞中心

資訊分類

聯系我們

地址:西城區西直門南大街2號成銘大廈C座903室

電話:010-53779811(市場部)

【觀點】潘光偉:銀行業應借力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轉型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8-26 00:00
  • 訪問量:

【觀點】潘光偉:銀行業應借力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轉型

【概要描述】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8-26 00:00
  • 訪問量:
詳情

  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成為繼互聯網金融之后的又一發展新浪潮??傮w來看,金融科技在銀行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一方面,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這要求銀行業必須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服務實體經濟既是金融業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也是我國銀行業借力互聯網的快速崛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選擇。因此,面對金融科技浪潮,銀行業應積極把握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以理性的思維和開放的心態,包容整合可以利用的資源,加速自身的變革和轉型,努力重構銀行業新的運營模式和新的經營模式。

 

  金融科技催生銀行業“新四化”轉型

  當前,全球銀行業正在邁入銀行業4.0時代(數字化時代)。數字化轉型是這一階段的發展重點。麥肯錫也預測,下一個十年將是決勝數字化戰略的分水嶺。隨著我國銀行業邁入數字化時代,其數字化轉型將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在傳統的銀行總分支職能管理體制下,無論垂直化的事業部運營還是矩陣式的條線部運營,都與客戶對銀行服務的需求存在著一定差距。二是由移動通信推動的向互聯網模式迅速轉變的銀行客戶消費行為,給銀行線下營業網點帶來很大沖擊。三是既懂銀行業務、又懂信息科技的人才儲備相對不足。

 

  巴塞爾委員會針對金融科技將給銀行業服務帶來的影響,提出了下一階段銀行業發展的五種形態。一是“更好的銀行”,即銀行+科技創新驅動。二是“更加現代化的銀行”,即銀行利用金融科技,充分實現成本低、速度快。三是“分散式銀行”,即銀行負責維護原來的客戶、市場、風險管控,但部分業務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由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四是“降級的銀行”,即銀行對客戶或前端的服務被金融科技公司取代,銀行則固守老本行,負責風控和產品設計。五是“去中介化銀行”。

 

  一是“服務智能化”。

  銀行從傳統“以產品為中心”向 “以客戶為中心”轉變,通過金融科技賦能,推動前中后臺數字化再造,創新運營和經營模式,全面提升客戶體驗。由遠程智能柜員、智能導覽、智能排隊、智能填單、大堂智慧柜員、智能運行監控等系統組成,通過有機協同,形成完整的、高效的銀行網點智能化運行模式。

 

  二是“業務場景化”。

  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零售業務仍是重頭戲。一些銀行利用數字化產品的小步迭代開發模式,將復雜的銀行產品和服務深度嵌入多維度、高頻次的交易場景中,讓銀行服務無處不在。如光大銀行的云繳費平臺,為老百姓便利繳交電話費、水電費等提供了很好的服務。

 

  三是“渠道一體化”。

  長期以來,物理網點和客戶經理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了解客戶、提供服務的主要渠道。但新一代年輕人更希望能夠通過簡單快捷的方式獲得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務。特別是2018年以來,銀行網點的離柜率接近88.67%,實現了線上辦理大部分業務。如建設銀行推出的三大網絡渠道和三大創新產品,在線繳費支付、網上信貸理財、網絡信貸融資,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實現O2O服務。

 

  四是“融合深度化”。

  麥肯錫對全球100家領先銀行的調研結果顯示,52%的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有合作關系,37%的銀行采用風投或私募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

 

  監管科技可為數字化轉型創造良好環境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巴塞爾委員會針對金融科技的具體監管曾給出五個方面的建議:一是應提高監管的主動性,主動識別防范風險;二是應協同其他部門共同監管,開展跨部門、跨區域的協調合作;三是應加強跨境監管的合作;四是應加強監管專業人才培養;五是應加強動態監管方式。

  金融科技也給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帶來了諸多挑戰,增加了銀行業監管的難度。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風險的復雜性加大。金融科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背后是龐大、復雜、相互關聯的信息系統,客觀上造成了比傳統銀行風險更大的復雜性。面對高度的虛擬化、網絡化、數字化、移動性、分布式的金融科技體系,及其匹配的新技術、風控能力和技術資源,都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風險的跨界傳染性增加。金融科技使得銀行等市場主體可以跨越時空限制,在不同領域、不同市場、不同國別開展多元化、國際化的金融業務,跨界混業更加明顯,同時使得風險的跨界傳染性提升、風險的交叉感染“并發癥”傳播范圍更廣、殺傷力更大。

  三是風險捕獲的難度增大?;谠朴嬎?、大數據等金融科技的金融服務,具有高度依賴線上渠道、全時在線運營和持續積累多種類用戶行為及金融交易數據等特點,容易引發操作風險、運行風險和信息安全風險等。

  因此,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由于中外的社會環境與金融監管環境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外金融科技發展與演變也存在較大的差別。

 

  首先,相較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給出的金融科技定義——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能夠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應用、過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產生重大影響——我國發展的金融科技更多是強調前沿技術對持牌合規的金融業務的支持和優化。

  其次,金融科技在本質上仍沒有脫離金融業,技術的運用仍需遵循金融業務的內在規律和秩序、遵守現行法律和金融監管要求。金融監管部門通過引進監管科技(RegTech)技術實現穿透式監管,提升合規效率、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規范性和風險監測識別能力。

  最后,運用科技監管必須保障數據安全,大力推行標準化建設。鑒于金融科技監管的特殊性,可嘗試借助“監管沙盒”先行先試,提高監管效率。

 

  ......

關鍵詞:

電話:010-53779811   傳真:010-53779801-8806(北京總部)
電話:
027-83633626   傳真:027-83608233 (武漢中心)

Copyright ? 2021 sino-classic.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備05026706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北京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电影,337P人体 欧洲人体 亚洲,97超人人澡高清碰碰_主页